百特激光粒度分析仪,Bettersize激光粒度仪,授权经销商上海倍迎!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电话 : 15021562539

QQ : 619163093

邮箱 : sales@dwshanghai.com

网址 : http://www.bettersizer.cn

地址 : 上海嘉定区华江路348号B座226室

百特BETTERSIZE > 技术资讯 > 激光粒度仪测粒径原理:光散射技术与颗粒表征的核心解析
激光粒度仪测粒径原理:光散射技术与颗粒表征的核心解析
编辑:

百特BETTERSIZE

时间: 2025-07-16 14:28 浏览量: 4

激光粒度仪通过光散射物理现象实现颗粒尺寸的精准测量,其技术本质是激光与颗粒相互作用的能量空间分布解析。当单色激光束穿透分散的颗粒群时,不同尺寸的颗粒对光波的散射行为呈现显著差异——这种差异被精密的光电系统捕获,经数学反演后转化为直观的粒度分布数据。整个测量过程快速、无损且适应从纳米到毫米级的宽域尺度范围,成为材料科学、制药、化工等领域的核心表征工具。

1738745567467511


一、光散射的物理基础:角度分布与粒径关联

激光粒度分析建立在严格的光散射理论模型之上,其底层逻辑遵循以下规律:

  • 大颗粒散射特征:粒径大于激光波长的颗粒(如>微米级),主要导致激光的小角度前向散射。散射光能量集中分布于光束传播方向附近(通常<5°),其空间分布与颗粒投影面积直接相关。

  • 小颗粒散射特征:亚微米及纳米颗粒引发大角度多向散射(侧向与背向均有分布)。此类散射源于光波与颗粒内部电子云的相互作用,角度范围可达20°-170°。

  • 理论模型适配

    • 米氏散射理论:适用于任意尺寸的球形颗粒,需输入颗粒和介质的光学常数(光吸收系数与折射率)。

    • 夫琅禾费衍射理论:简化模型,仅适用于大颗粒快速测量,忽略光学性质细节。

现代仪器融合方案:高端设备(如马尔文、欧美克系列)同步运行双理论模型——米氏理论处理细颗粒精度,夫琅禾费模型处理粗颗粒效率,实现全量程覆盖。


二、仪器的核心光路系统:信号生成与捕获架构

测量精度依赖于精密的光机设计,核心模块包括:

  1. 激光发射单元

    • 半导体激光器发出高纯度单色光(波长常见为633nm红光或532nm绿光),经扩束准直形成均一平行光束。

    • 光束稳定性控制(如温控与抗震设计)确保散射信号基线误差小于百分之零点五。

  2. 样品交互区域

    • 湿法分散体系:颗粒在循环池中由超声探头分散(功率调节范围40-200W),辅以表面活性剂防止团聚(如水泥测试用六偏磷酸钠)。

    • 干法分散体系:压缩空气流使粉末悬浮(气压可调0-6Bar),适用于忌水或强吸湿性材料。

  3. 散射光接收系统

    • 傅里叶透镜组:将不同角度的散射光聚焦至探测器平面。

    • 环形光电二极管阵列:典型布局包含80-110个独立探测单元,覆盖0.02°至170°角度范围。三维空间排布消除测量盲区,提升小颗粒信噪比。


三、信号反演:从光强分布到粒度分布

光电信号转换为粒度数据的关键在于数学反演算法

  1. 散射矩阵构建
    探测器的光强分布数据对应特定角度的能量值,可表示为颗粒体积占比的线性方程组。每个探测通道的输出值由不同粒径的散射贡献叠加而成。

  2. 反演求解过程

    • 非负最小二乘优化法:寻找最匹配实测光强分布的粒度分布解,强制体积百分比不为负值。

    • 多波长补偿技术:仪器同步使用红/蓝双色激光,修正亚微米颗粒的光吸收误差。

  3. 核心输出参数

    • D50(中位径):颗粒群体中占比百分之五十的临界粒径,表示平均尺寸;

    • D10/D90:描述分布宽度,分别代表小颗粒端与大颗粒端的阈值(如药物粉末要求D90≤25μm防堵针)。

    • 粒度分布曲线:横轴为粒径对数坐标,纵轴为体积百分比,图形化展示颗粒群体组成。

    • 特征粒径值


四、精度保障与误差控制策略

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三项核心控制:

  • 光学参数准确性
    颗粒复折射率的设定偏差可导致粒径误差超过百分之五十。建议通过标准物质(如聚苯乙烯微球)验证模型参数。

  • 样品分散状态管理

    • 湿法遮光率控制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之间,超过上限将引发多重散射失真。

    • 干法测试需优化分散气压,避免颗粒破碎或团聚假象。

  • 仪器状态维护
    定期用国家标准物质校准(如GBW颗粒标准品),确保D50重复性误差小于百分之一。每月清洁光学窗口,防止灰尘降低散射光信号强度。


五、应用场景与技术选型

不同行业对测量的适配需求各异:

  • 纳米材料领域:选用带背向探测器的机型(覆盖170°),结合精确的光学常数输入,适用于量子点、脂质体等纳米颗粒。

  • 金属粉末制造:优先干法测试(气流分散),避免溶剂污染,支持增材制造粉体流动性优化。

  • 生物医药制剂:湿法体系配合低功率超声(<100W),保护蛋白质微球结构完整性。

  • 泥沙环保监测:快速湿法测量(样品无需前处理),实现河流沉积物的级配分析。


结语

激光粒度仪的测粒径原理,本质是将光与物质的微观相互作用,转化为宏观可读的统计分布数据。随着探测器灵敏度的提升及智能算法的演进(如机器学习优化反演速度),其在复杂体系中的应用广度持续拓展。理解散射模型与仪器的协同逻辑,不仅能正确解读数据,更能为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——例如通过D90控制优化电池浆料涂布性能,或依据双峰分布判断研磨工艺缺陷。掌握这一技术,便握住了材料微观世界的关键解码钥匙。